真空泵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真空泵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世界能源地理研究进展0-【zixun】

发布时间:2021-10-12 17:10:35 阅读: 来源:真空泵厂家

世界能源地理研究进展

中国页岩气网讯:我国能源安全面临突出的问题,石油消费的对外依赖程度不断提高,油气资源的安全供应成为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战略保障。如何应对不确定的国际能源体系,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赢得未来国际能源竞争的主动权,是21世纪我国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世界能源地缘政治格局

正是由于能源在生产和消费上时空的错位,使得研究能源地缘政治格局显得非常必要和重要。有学者认为新地缘政治的逻辑是能源决定战略,这一时期的地缘政治不再是单纯争夺控制世界地理要道和世界市场,而是深化为以控制世界能源为中心的理论。只有全面掌握各方面国际石油市场的格局、容量、分布,才能在国际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目前世界能源市场的供需基本平衡的状态已经非常脆弱,结构性失衡突出,世界能源格局的变化已经超越消费国和输出国的界限,扩大至全球范围,地区能源一体化势头强劲。在世界石油新格局下,产油国与进口国之间的共同利益与矛盾分歧相互缠绕、相互依赖进一步加强,既斗争又妥协,全球格局正加速调整。

对世界能源格局,我国学者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分析,产生了一些较具代表性的观点。如徐小杰提出了油气安全地缘政治学说,把北非、中东、里海、中亚、西西伯利亚等主要石油供应地区划分为“大油气心脏地带”,把西欧、中欧、东亚和南亚等油气消费地区划分在“内新月形油气需求地带”。张宇燕等对能源格局的历史进行了总结,认为当今世界能源格局主要有三大特点:大国主导的世界统一市场的形成,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再次出现;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由于欧洲整体力量的增强和中国崛起等因素,美国的地位相对衰落;部分国家在特定的领域拥有优势,如俄罗斯的军事力量、中东国家的石油资源、中国的人口规模等。郝丽莎等以石油探明储量为考查指标,以1980~2009年为研究时段,分析了世界石油资源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演化特征,认为世界石油资源的空间分布整体呈现多中心的圈层结构,其中波斯湾储油层和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储油层分别是东西半球的油极,核心地位不断强化。

能源安全的内涵

在我国尚未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之前,石油不仅可以满足国内需求,还可以部分出口换汇,石油安全问题并不突出。但在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之后,石油安全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20世纪90年代以来,围绕世界石油格局变动下能源的供应与保障问题,我国学者展开了广泛讨论。

张雷对国际能源安全的问题及国家安全能源框架进行了分析,提出国家能源安全概念是由能源供应保障的稳定性和能源使用的安全性这两个有机部分组成。能源供应保障是国家能源安全的基本目标。

2004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中国能源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中,提出了石油安全的概念:所谓石油安全就是保障数量和价格上能满足经济社会持续发展需要的石油供应;所谓石油不安全主要体现在石油供应暂时突然中断或短缺、价格暴涨对国家经济造成损害,其损害程度主要取决于经济对石油的依赖程度、油价波动的幅度及应变能力。

吴巧生等把油气安全定义为合理价格下的可靠的、足够的油气供给。杨东辉从进口国视角出发认为,所谓石油安全就是保障数量上和价格上能满足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所需要的石油供应,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问题:“买得到”“运得回”和“买得起”。安维华认为石油安全主要内容应包括石油生产的稳定、石油销售运输通道的安全及油价的合理波动等,其中石油的供应不中断和保持油价的合理波动是石油安全的核心。陈清泰认为影响中国石油安全的框架由石油资源、石油供需状况和石油安全对策等三大因素构成。

学者几乎一致把石油的供给充足、稳定作为石油安全的核心问题。而对这一问题的深刻把握,迫切需要对世界能源地理进行深入的研究。

能源安全与供给

我国在能源安全领域遇到了很多问题:进口依赖度的不断加深、国内石油战略储备的不足,使得国内在面对石油危机时变得更加脆弱;外贸结构没有明显改善、外贸方式和运输通道的过于单一,使得通道在受到恐怖主义或敌对国家威胁时容易造成石油进口中断的问题;石油产油国接连不断的政治动荡和军事冲突使得中国能源安全战略的研究更加迫切等。

学者分析了经济全球化给中国能源安全带来的挑战。吴磊认为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的凸现是由于中国对石油的巨大需求与自给不足使外部风险因素逐渐增加。随着中国未来石油进口需求不断增长,对外石油依赖程度不断加深,国内石油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必将日益密切,尤其是进入石油时代以来,整个世界能源供应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转入了依赖世界市场为主的供应格局,发展中国家也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了世界石油贸易。国际石油市场的变化,特别是国际油价的波动,可能会对中国石油安全产生重大甚至是深远的影响。石油对外依存度的加深增加了供应安全的外部风险,进而使石油安全的脆弱性增加。

早在1995年,王逸舟便从经济安全的角度强调国家在保障能源供给安全中的重要作用,主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所采取的能源安全维护措施,如能源来源多元化、建立战略能源储备机制、开展双边和多边合作等。吴巧生等认为,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的关键是实施石油安全战略,具体内容主要包括:通过多种渠道全力开拓国内外石油资源,以资源国际化为原则,实施“走出去”战略,建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

石油供应不仅仅是一个市场问题,还是一个政治问题。姜春良通过对美国控制下的世界能源格局的分析,认为因内战而动荡不安的中东格局和西方能源大国对中国的“能源威胁论”影响了中国的石油安全战略。在和平与自由经济竞争时代,能源安全问题的解决之道更复杂,需要市场、外交、军事和经济安全的综合性一揽子政策和措施。郎一环等提出,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影响力和控制力是石油地缘政治格局的决定因素。中国需要制定石油地缘政治战略规划,应对“一超多极”格局下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通过多元化利用国外石油资源,减少对个别地区的依赖,在上合组织框架内加强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能源合作;加强与亚太地区主要石油消费国的合作,共同应对石油供应安全挑战。

能源储备安全

石油储备是保障能源安全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发达国家十分重视石油储备,但是中国的石油储备起步较晚,是尚未建立起完备的石油储备的国家。石油储备在保障石油的稳定供应、稳定石油的价格、对可能的石油禁运起威慑作用,以及在必要时作为政府财政资金的重要来源等方面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完善石油储备机制,加强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建立中国石油储备,是中国石油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借鉴发达国家能源安全政策的经验,填补战略石油储备立法上的空白,确定适当的战略石油储备规模,建立起官民一体的战略石油储备体系,尽快健全和完善与能源安全相关的法律规则体系。

能源运输安全

从世界能源运输格局看,中国的能源供应渠道方式较为单一,原油进口的过境运输严重依赖马六甲海峡。特别是在能源地缘政治格局中,中国处于能源需求核心地带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发展全方位的能源供应渠道是重要出路。结构单一的运输方式是中国能源安全的重要隐患,多种运输方式并举是规避石油运输风险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进口石油多元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管道和航线安全,恐怕是中国石油安全最薄弱的环节。马六甲海峡是国际政治中的敏感地区,其邻近的中国南海海域海盗活动频繁,又是事故多发地区,如何降低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就成为中国对外能源合作的重点之一。

张荣忠对世界能源运输线的咽喉要道,如曼德海峡、博斯普鲁斯海峡、巴拿马地峡和跨巴拿马输油管、俄罗斯石油天然气输送管道和港口、霍尔木兹海峡、苏伊士运河、马六甲海峡等能源运输通道的风险与局势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中国进口能源的风险和应对措施。李岩等从地缘政治角度分析了中国进口石油路线周边国家与中国之间的石油地缘政治态势,并就东南亚、东北亚、南亚和中亚等重点区域运输路线的地缘政治格局和对中国交通运输安全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能源安全的评价

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利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构建了不同的能源安全评价指标,对中国能源安全的状态进行了评价和分析。

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郭小哲等从保障石油安全、灾变安全、供需安全、效率安全、环保安全和效益安全6个维度出发建立了中国能源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吴巧生等从油气资源供应安全、油气资源产业安全和油气资源金融化安全三大模块建立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安全评价体系,认为中国油气资源安全存在对外偏向于较高风险依赖的安全机制,但自身抵御风险的基础能力较弱,处于安全均势到安全弱势之间的状态。张生玲从能源生产、能源消费、能源储备出发构建了国家能源安全评价模型,并且依据模型评价结果提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对策选择应以进口能源为主,以国内能源作为调节,实现能源进口来源多元化,鼓励企业走出去。陈军等从供给安全和使用安全的角度创建测度中国石油安全水平的战略评价分层指标体系,建立石油安全的战略评价模型,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历史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表明中国的石油安全水平呈现缓慢波动上升的趋势。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蓝灯vpn

雷电vpn

Android加速器下载

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