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泵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真空泵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当沈烈初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短板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1-09-10 06:25:30 阅读: 来源:真空泵厂家

沈烈初: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短板”在哪里?

中美贸易斗争是中美两大国处在世界第一、第二大经济体结构性矛盾表现形式之一,同时还表现在政治、军事、外交、金融、科技、文化教育、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之间的激烈争斗。

新中国走过70年的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伟大成果,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开启强起来的征程,人均GDP接近1万美元,2021年全国完成脱贫攻坚目标后,即将向中等发达国家迈进,但因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特点,国家仍定位在新兴发展中国家的行列。但一些国人陶醉在巨大成就时,美国对中国发起贸易战,对高技术产品全面禁运(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也跟进),打压中国有成就有实力的企业,把数十家中国企业列入 黑名单 ,全国为之一震。

再次看到我国技术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还有很多软肋受制于人,往往反面教育比正面教育更使人清醒,其中装备制造业中的 短板 也暴露无遗,突出的体现为核心技术的载体, 三基(核心) 即基础(核心)零部件,基础(核心)工艺,基础(核心)材料。

一、有什么证明呢?

近日,日本与韩国之间贸易争端加剧,凸显日本在半导体材料的科技优势,日本仅用三种生产半导体材料:高纯度氟化氢、光刻胶、氟聚酰亚胺进行出口管制,使韩国半导体公司几乎停产。

据不久之前《日本经济》报道,华为1631种零部件中,来自日本的零部件多达869种,2018年广泛存在于低等植物菌类、藻类的细胞,华为从日本进口零部件价值460亿人民币,占中日贸易额的5%。又如日本工业品出口中,耐用消费品比例不到20%,而主要出口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机械设备、零组件、原材料及中间产品成为 世界供应基地 ,连美国很多(包括军用)高端零组件、高端材料也要从日本进口。

目前各种实验规范中大体要求参数测试的精度不应低于实验条件允许的误差的3分之1

不能只看到美日贸易斗争的 广场协议 ,使日本经济发展停滞20年,而在这20年中,日本制造业不断 转型升级 、 修炼内功 、向高技术、高端产品及高端零组件蜕变。尽管机电产品在新技乃至包括甲苯在内术革命中迭代新产品出现的时间越来越短,但其内部的零部件、组件,如高精度轴承、高端高压液压件,电子元器件等是不变或变化很慢的。

笔者去年参观学习中铁工业某郑州工厂,生产世界上最大的直径超过16米的TBM(全端面岩石掘进机,重达一、两千吨),我爬上巨大的产品体内观察,如西门子变频伺服马达驱动系统、奥地利双水内冷发电系统(我国上世纪50年代已生产出来,现已停产)、德国力士乐高压液压系统、德国的离心机系统及瑞典SKF或德国FAG的高精度轴承等,其进口件约占成本60%左右。笔者还考察了南京某机床厂研制的五坐标联动的珩齿机床,水平较高,但其数控系统、功能组件(如滚珠丝杠、滚动导轨)、珩轮、液压气动元器件、轴承等都是进口的,其成本约占到60%以上。

二、为什么众多的 隐形冠军 出现在德、日,以及瑞士等西方发达国家呢?

现在中国议论 隐形冠军 的中小型制造企业非常热闹,也引起了政府的重视,如工信部每年评定 单项冠军 企业,并公布之。所谓 隐形者 ,都处在产业链的上游,即 三基(核心) 。用户仅注意整机产品的性能优劣与品牌,因为机械产品是由千百种零部件组成的,如果其中一种关键零部件的关键工序出了毛病,就可能使整机受到极大影响,甚至机毁人亡的惨剧。

因此,产品的竞争实际上是产业链的竞争,在某一定意义上就应该是 三基(核心) 竞争。 三基(核心) 企业大部分是中小型企业,很多是从家族或合伙人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而发展起来的,其特点为有稳定的接班人、有稳定的技术团队、有一批稳定的、高技能的工匠、有严格的学徒制度等特点的中小型企业,这些机械产品与大多数消费类电子产品是不一样的,需要长期经验,特别是Know-how的积累。

很多Know-how在人们的脑子里与手艺上,其特点是:务实+传承+创新。根据日本2015年统计,超过150年寿命的企业有21666家,再根据《智慧中国》2019年Z1期登载作者王洛高先生撰写的 在德国,有837家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 。这说明这些企业经过了工业1.0、工业2.0、工业3.0的市场机制优胜劣汰,屹立到现在,一定有独特的经营观念与体制机制,有独特的技术上的 杀手锏 与Know-how,有独特的比较优势,因此这些企业在迎接工业4.0时代的到来,大多能适应全球技术经济的变化而雄居产业链的高端。

这些企业的又一特点,是不盲目做大,而在新技术革命到来之时,更慎重地从技术经济层面及比较优势层面来思考,有目的选择性地应用。其中,德国不少家族式企业转变为由基金会领导的民营企业,如生产光栅及数控系统的idenheim公司,又如生产分析仪器的Sick公司。

笔者在十多年以前曾爬上大连旅顺口黄渤海交界处的灯塔上,见到1892年西门子生产的电机(经过了多次大修),还在运行(据说去德国西门子企业还可以找到其档案)。所以西门子能活到现在成为大型的电力、电子企业就不足为奇。另外,笔者在德国学习时听到很多故事,其中一个是在1929年世界金融危机时,著名光学仪器生产厂蔡司公司,与其他企业一样,大量裁员,但一些著名的技师与工匠,很多是几代手艺的传承人,都保留了下来。这就是蔡司Know-how的传承者,反思,我国70年来如何对待那些拥有精湛技能的人员呢?

笔者已是86岁耄耋之年,感触更深, 山外有山 , 天外有天 ,技不压身,不要做 井底之蛙 只看见眼前利益,忘了人是第一生产力要素。

三、中国有没有 明白 人?

搞 三基(核心) 原一机部(后改为机械部)就有很多明白人,新中国成立70年中前30年,苏联援建156项,其中相当多的项目与机械工业有关,如一汽、哈量、一重、哈尔滨三大动力、沈阳第一机床厂、沈阳风动工具、洛拖、洛轴、洛矿等,还有东德援建的二砂,西安仪表厂等骨干厂,并集中全国机械企业,奠定了机械工业较为完整的体系,各行业都成立了一批骨干的研究所(一类所)及企业中的研发中心(二类所)构成了完整的研发体系。

有了这样的较为完整的制造体系,才有后来沈鸿老前辈率领重型行业的同仁们,研发成功万吨水压机,机械工业为军工行业提供的九大设备,马鞍山轮箍轧机、攀枝花成套冶金设备、电工行业研发成功的20万KW及30万可用方形水平仪靠在油缸外表面的纵横两位置KW火电发电机组、12.5万KW及17万KW葛洲坝水电站成套水力发电机组,机床工具行业通过 精密机床会战 ,研发成功高精度机床50 60种, 二汽会战 提供一大批自动生产线及多种专用机床等。在这些建设实践中深感 三基 (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之重要,同时也深感 三基 不强,便是阻碍机械装备工业发展与创新和提高质量的软肋。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在文革中1972年,周建南同志已出来工作,时任机械科学研究院院长,他组织一个团队,从事机械工业 三基 研究,编制规划并策划如何部署进行攻关,为了加强领导,把 三基 团队合并到一机部的科技司。改革开放后一机部及后来的机械部都把 三基 攻关作为重大项目,得到当时国家计委及国家经委的支持,并要求各省市机械厅局及各专业局有组织,有分工,上下联动组织攻关,当时选择了重要的 三基 100种,300个大项,1000多个小项进行攻关。攻关要经 三关 ,第一关为样品测试攻关(验证结构及性能),第二关为小批量试制攻关(验证生产工艺),第三关为成批及大批生产(验证生产组织及上下游的供应链)并给予技改支持。

这次攻关长达15年,周建南部长功不可没,由他倡导,由他亲自组织。直到机械部机构改革变为机械委时就停止了,半途而废,甚为可惜。后因市场经济的冲击及外国品牌及资金进入国内,原来 三基 企业大部分转型、破产或被兼并了,同时也出现一批新的民营及三资企业。

1986年左右,笔者在天津,听到时任天津市委书记倪志福同志(倪志福钻头发明者)讲:天津要搞机械工业,必须把 三基 搞好,这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功德之举,成绩不在于我。多么可贵的品德啊,这是不是一种举国体制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有没有可借鉴的意义呢?新形势下,举国体制+市场机制到底是一种什么模式,还需要摸索!

进入新时代,2013年工信部发布《关于开展工业强基专项行动的通知》(工信部规〔2013〕70号),正式启动实施 工业强基专项行动 ,目的在于提升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发展水平。目前专项行动已连续实施7年,支持了几百个项目,期间不断优化和改进项目管理模式、财政资金方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2018年科技部开始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 重点专项,该专项的总体目标是:以高速精密重载智能轴承、高端液压与密封件、高性能齿轮传动及系统、先进传感器、高端仪器仪表以及先进铸造、清洁热处理、表面工程、清洁切削等基础工艺为重点,着力开展基础前沿技术研究,突破一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提升基础保障能力。加强基础数据库、工业性验证平台、核心技术标准研究,为提升关键部件和基础工艺的技术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实施重大短板装备专项工程 写入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工信部负责组织实施。

四、 短板 怎样克服?现在短期内还能补短吗?

(一)我们与德、日差距在哪里?

1.首先是思想认识上。

我们受中国文化的思想影响很深,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也要两分法,有精华部分,也有糟粕部分,要取精弃糟。有部分人似乎是什么都想 大 ,这是一种掺杂着 虚荣性 的表现,什么大马路、大市场、大高楼、大厂房、大开发区,大企业 ,摊大饼式占据着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瑞士是风景优美的多山国家,土地十分珍贵,平地、半山地利用率极高,很多精密机械仪器等居世界之最,照样可以保持风景秀丽的风貌,人均GDP达到5万美元左右,工厂都是四、五层的楼房。 唯大论英雄 ,很多变为 虚胖子 。

2.民营企业家的富二代很多不愿接班。

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涌现了一批民营企业家,很多是通过艰苦的创业,几经优胜劣汰市场经济的洗礼而站住了脚,企业有了一定的规模。在知识改变命运,学而优则仕的一些观念的感召下,民营企业家第二代,大多有了高学历,甚至很多有留学背景,他们感受到制造业的创业艰辛,在目前情况下,激烈的竞争,发展也实属不易,这些富二代选择了 不接班 ,而从事更易获得财富的金融、证券、银行等非实体经济类行业或虚拟经济,导致一些制造业被出卖或解体。

3.政策引导不同。

政策上鼓励 做大做强 ,提倡所谓 多元化 ,仅仅从营业额大小排序,衡量一个企业家的成就,而不是鼓励做专、做精、做强。企业不一定都做大,只要能屹立于产业链的中高端就很好。最近中央提出企业要做强做精,再做大的口号,也许是开始扭转这种错误的看法、做法。

4.媒体宣传上,急功近利,对青年影响太大。

德、日的老百姓很少炒股、炒汇,大家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事业上,而中国呢?上有一个段子,全世界最豪华的高档汽车中国最多!愿这是一则讽刺吧!

5.中德两国教育制度不同。

笔者早年在德国生活过一段时间,对此深有体会。他们采用双轨制的教育模式,普通学校与职业学校同等重要,因为职业教育是工匠精神的基石。德国年轻人从初中毕业后就分流,一部分进入职业院校,培养出有理论,能动手,具有实践能力的技工技师,有的可授予工程师称号。第二部分学生进入普通高中,然后进入大学,毕业时可获得文凭工程师称号,两者在工业企业拿的工资相差不多(因同样年龄的青年,职业学校毕业早,工龄长)。笔者在国外研究生毕业回国后,在工厂工作时,工资不如当时厂里八级钳工及技师,我认为这是合理的。现在中国的情况呢?已经有了很大变化。高技术与高技能人员是制造业长盛不衰的基础。

6.中德两国年轻人的价值观不同。

德国青年18岁以后就要自立,而中国年轻人还要啃老,德国青年愿意接班的较多,父亲也有意培养自己子女接班,一个 隐形冠军 的企业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站住脚,屹立于世界之林,这不是指规模,而指在产业链的位置。

7.德国经济制度造就了具有高级技能的工匠环境。

德国的经济制度(薪金、社保、税收等)、社会环境,能造就一批隐形冠军,长盛不衰,还需要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来研究社会环境对企业的影响,目前中国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期,剧烈的社会变革使不少企业有一种不稳定甚至不安全的感觉,不知我感觉对否?

(二)短期内能解决 短板 吗?

不从观念及体制、机制上转变,就比较困难。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人是 创新 补 短板 的关键。很多人在讲 投入不够 ,这也有道理,上世纪80年代机械部15年 三基(核心) 攻关,半途而废,甚为可惜!虽然开始时尚处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但进展是有目共睹的,这也算是一种举国体制吧!值得总结,不知道现在问题出在哪里?

创新 不是研发一台样品、做一台样机,而要实现产业化,要变成商品,产生经济效益,为用户及社会创造价值。 产业化 比研发更困难,社会上流行一种说法, 二八定律 或 一九定律 :即研发的成果,只有10%到20%能产业化,有的甚至更少,其他就丢弃了,希望有关部门总结近20年来,863、973、01、02、03、04等十余个重大专项产业化成果有多少?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是要把制度优势变为治理能力优势,这样才能解决目前装备工业中存在的创新问题,解决短板问题,望业界专家、企业家们指教。

(备注:本文经具体负责 三基 攻关的原机械部科技司周因栋副司长、原中国工业报总编杨青及仪综所石镇山副所长三位同志的斧正,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宜春工服订做
宜春工服定制
宜春工服定做
宜春工服设计